若要說K線為指標之父,則均線可說是指標之母,大部分的指標幾乎都是由K線或均線所延伸,K線的起伏、震盪,開收高低點,自體平均值,均線的擺盪與K線的乖離、聚合,都是後繼指標延伸統計的基礎,而開發出來的各種指標,必與其所延伸的指標同屬,且可彌補原始指標的不足,故其參數設定必須以相呼應為主。因此在多重指標的參數設定上初設時,幾乎將主體重心都擺在均線上,再依所使用的指標反應的快慢、震盪的大小,做放大或縮小的設置。
單一指標的使用通常只適合用在定點的變化上,故其自體參數的設置,以倍數率最為吻合自體互動的效能,例如RSI設〈3:6或6:12〉而進入了雙重指標同步使用時,因擴及「線」的變化,除了指標自體以倍數率設定外,兩種指標亦須以反應之快慢、反應振幅之大小,以三倍率設定方能產生互動效應,例如KD設以〈3K:6D〉而MACD則設〈9〉以K值之3K對應MACD之9〈取MACD之最小值數為準〉,方可形成互動效應。
一旦進入了三重指標的交互運用時,使用的方式已到了極限,且交互使用的程度若無法精簡,其繁複的程度往往令人難以掌控,再加上關鍵點甚多一旦落入結論式理論,只有一個結果《破產而已,沒別的狀況》。故使用之參數設定是完全錯誤不得的。主要的原因其互動性須搭配得恰到好處,其中最吻合的方式以三倍切割率最為標準,當三種指標同步使用時,各司其職,能正確解讀,使用得當確是最佳的利器,尤其是指標質性若相屬,且吻合的話,則可因相呼應而產生三度立體空間,點、線、面一貫顧及,依著指標與價位的連續性與連貫性,以過去〈歷史盤面〉推論現在〈當下盤面〉,以現在印證過去,確認無誤再推論未來。而在三重指標的使用方式其參數確須以母體為主,若均線以30MA,則MACD須以10,而RSI或KD取其整數為3,其大小全以均線為主再做三倍切割。基本參數設置完成後,放大及縮小則可隨意運用任何指標為主。
若再增加一個指標就會產生異度空間,即霹靂布袋戲裡的異度魔界,屆時群魔亂舞,若被毀滅之神【棄天帝】發現派那些魔兵魔將來圍剿,使用者必無路可逃,輕則住黑牢〈套牢〉,重則卡嚓〈斷頭〉千萬勿試才好。敬告各位網友,當你要去跟那些大師、專家,學習技術時,是否可先向對方請教一下,所使用的指標參數是以何為依據?是否相屬?以何母體為主?若是答不出來,或答的模模糊湖,管它相屬不相屬,反正能用就好,能用?能用就不會慘虧的人多獲利人少,我勸你把束脩討回來,拔腿就走,千萬別回頭,否則將來你使用後對方沒事,你先死。〈連老頭是霹靂戲迷兼會員,只是不懂得運作,還在苦境窩〉